近期市场博弈政策,对当下偏弱的地产,市场一方面期待政策,同时也在困惑当下:地产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现实压力,未来还有哪些政策可以放松?
研究层面我们只能把握政策“应然性”,针对地产行业现状“应该”出台哪些政策。中国地产行业牵涉众多,政策考虑更多维度,最终政策实施落地与研究层面给出的“应然性”有时并不完全一致。 即政策应然性只是我们观察未来或有地产政策的坐标轴,而非衡量尺度,这一点值得充分重视。
(相关资料图)
研究地产政策“应然性”,我们先从当下地产三点特征来把握中国地产底层运行逻辑,随后推演中国地产政策或许会从哪些方面入手。
当下中国地产的三点特征违背市场直觉,这是理解中国地产现实的三个切入口。
横向对比国际经验,中国本轮地产下行并非缘起金融杠杆过高。 其他国家地产价格下行往往起因于加息戳破金融杠杆泡沫,与之不同,中国本轮地产价格下行过程中并未伴随典型的金融杠杆调整现象。中国本轮地产压力更多来自收入预期和房价预期转弱。
不论是库存测算还是户均套数测算,均显示中国地产总量尚未供给过剩。 着眼当下,静态库存以及动态库销比现实,只要今年销售维持正增长,则今年库存压力便弱于去年。此外,我们测算了中国城镇居民户均套数,截至目前,中国城镇居民户均套数在 1 左右,低于成熟发达国家的 1.1,说明住宅市场总量并未供给过剩。
中国地产的确结束了黄金发展二十年,大分化或是未来地产发展主题。 当下中国城镇化率已超 65%,地产黄金发展期已过。未来中国地产将迎接分化大时代。数据层面可以同步印证。一是城市库存去化周期的深度分化,高能级城市经济带地区的有效库存较低,而靠后 60%的地区面临现实的去库压力。二是人口流动的分化,人口向东部沿海高能级城市流入,向本地省会城市流入。三是商品住宅定价分化,大部分住宅归为商品属性,价格弹性弱,一部分资源稀缺的住宅因带有金融属性,价格与货币周期同频。
本轮地产下行压力并非直接缘起金融杠杆破裂,并且测算发现当前中国地产尚不能判定为总量供给过剩,这就意味着面对当下地产下行,政策有必要“松绑”。这一点已经在政策层面得到回应,去年 4 月至今,地产需求政策因城施策陆续放松。
既然压力更多来自收入和房价预期转弱,短期地产政策或有三个着力点。
其一,降息维持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稳定。
站在居民角度,当下中国地产的矛盾是偏弱的收入预期和持续低迷的地产价格之下,债务偿付压力偏高。毕竟中国目前存量房贷利率多数在 4%以上。为平衡债务偿付比,去年底至今,部分居民以提前还贷方式收缩资产负债表。提高居民收入及地产价格预期,需要时间,短期内延缓居民缩表进程的操作是降息。这也是为何我们预计今年降息不止一次。
其二,关注高能级城市需求端政策放松的有效空间。
去年 4 月至今,低能级城市因城施策宽松政策应放尽放。低能级城市后续进一步放松空间有效,效果亦有限。若未来仍有地产需求端政策放松,有效空间还是在高能级城市。
其三,有效激活本轮中国地产需求,政策操作可参考 2014-2015 年。
本轮地产下行压力并不来自于金融杠杆过高,本轮地产价格下行压力缘自收入预期和地产价格预期。这种情况历史上并不常见,能够与当下地产现实压力类似的是 2014年,当时也面临着地产各环节数据快速下行,宏观大背景也是内需偏弱,有效需求不足。以此推演,激活本轮地产需求,有效政策操作可参考 2014 至 2015 年。
未来地产主题是大分化,这也意味着未来地产政策调控需要双层并进。
中国城市化未来方向是都市圈、城市圈、城市群以及中心城市扩容。我们认为,传统总量需求调控政策框架基础上,政策还可以在以下两方面有所着力。针对人口流入地区,进一步平衡住宅的居住和资源属性。抑制地产投机泡沫同时,加大“以旧换新”,“以小换大”等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力度。
针对人口流出地区,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,加快库存去化。 三四线城市面广人多,尤其广大中西部地级市、县级市的楼市库存积压相对严重,对地方的稳增长、调结构以及金融业带来较大风险。三四线城市加快地产去库可主要遵循“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”、“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”,“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”三条方针,采取更具针对性措施。
风险提示: 调研数量与范围有限、地产调控政策超预期。